1.初始規劃時挑選高壓泵的揚程偏低,在溫度或進水水質發生變化時引起產水量達不到規劃要求;
2.膜元件被氧化引起水通量增加及產水水質下降;
3.鹽水密封圈倒置引起實踐回收率過高而發生結垢及水質下降現象;
4.鹽水密封圈破損引起實踐回收率過高而發生結垢即水質下降現象;
5.O型圈破損引起產水水質下降;
6.新舊膜元件、不同類型的膜元件的混合運用引起體系性能下降;
7.壓力容器濃水止推環與濃水出口重疊或部分重疊引起回收率過高而發生結垢現象;
8.壓力容器長度偏大引起濃水走漏到產水側使產水水質下降;
9.無段間壓力表無法可靠地剖析與判別反滲透運轉情況;
10.較大的壓差使膜元件發生望遠鏡效應而損壞;
11.產水背壓的提高引起產水量的下降;
12.反滲透排列不合理引起部分膜元件水通量增加,污染速度加快;
13.反滲透回收率規劃不合理,膜元件數量偏??;
14.顆粒性污染使膜元件發生較為嚴峻的機械污堵,一段壓差偏大,產水量及水質變差;
15.體系停運引起污染物沉積及細菌、微生物污染;
16.鑄鐵底座高壓泵串聯在化學清洗體系管路中;
以上文章來自超濾膜設備,如有雷同請告知修正,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
上一篇: 超濾膜裝置淺談關于膜元件的儲存、再濕潤及有機物污染的清洗
下一篇: 反滲透故障剖析及解決方案